1. 桥本甲状腺炎(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):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炎症,中医属“瘿病”范畴,核心病机与肝郁气滞、脾肾阳虚、痰瘀互结相关,常伴甲状腺功能波动。
2. 糖尿病肾病(Ⅳ-Ⅴ期):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,中医属“消渴肾病”,病机以脾肾亏虚、气阴两虚、浊毒瘀血内阻为主,易进展为肾衰竭。
3. 垂体瘤(功能性,如生长激素瘤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):垂体分泌异常致代谢紊乱,中医属“眩晕”“头痛”“虚劳”,多与肝肾阴虚、痰浊壅盛、瘀血阻窍有关。
4.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:肾上腺分泌过多醛固酮致高血压、低血钾,中医属“头痛”“水肿”,病机以肝肾阴虚、肝阳上亢、湿浊内停相关。
5.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(难治性,伴突眼或胫前黏液性水肿):甲状腺激素过多致高代谢症状,中医属“瘿气”,常与肝火旺盛、阴虚火旺、气阴两虚有关,突眼多兼痰瘀阻络。
6.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(继发性,如肾衰竭相关):甲状旁腺激素过多致钙磷代谢紊乱,中医属“骨痹”“虚劳”,核心为脾肾两虚、瘀血阻骨、湿浊内蕴。
7. 多囊卵巢综合征(伴胰岛素抵抗):内分泌代谢紊乱致月经失调、不孕,中医属“月经不调”“癥瘕”,病机以肾虚痰湿、肝郁气滞、血瘀内阻为主。
8. 嗜铬细胞瘤:肾上腺髓质肿瘤致儿茶酚胺过量分泌,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,中医属“眩晕”“头痛”,多与肝阳暴亢、痰火扰心、阴虚阳亢相关。
9.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(痛性):糖尿病神经并发症,伴肢体麻木、疼痛,中医属“消渴痹证”,病机以气虚血瘀、肝肾亏虚、脉络阻滞为主。
10.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(Addison病):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,中医属“虚劳”“黑疸”,核心为脾肾阳虚、气血两虚、浊毒内生。